沐鸣平台
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0856
一、專業學位類別簡介
本校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緊扣節能環保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發揮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行業優勢,聚焦“先進節能與能源材料”領域開展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本學位點設置了特色鮮明的三個研究方向👨🏻:熱功能材料與熱控技術、先進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化工新材料與加工技術🧎🏻♀️。研究生培養依托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上海市II類高原學科和Ⅳ類高峰學科(共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擁有節能與新能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工程材料應用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共建)、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研究生培養基地。本學位點聚集了一支結構合理💁🏽、科研實力強、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內外雙導師隊伍🫎,包括東方學者、曙光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
二、培養目標
本學位點的人才培養對接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對材料與化工產業需求🤱🏻,圍繞“先進節能與能源材料”,重點培養具備廣泛紮實的材料與化工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熱功能材料開發設計方法,掌握先進能源材料製備、表征、性能測試技術,掌握環保節能技術🤾🏼♂️,掌握化工新材料的開發🏘💇🏽、工藝和裝備設計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能進行該領域材料研究、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項目咨詢及運行管理的碩士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1.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
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具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面廣,可以提出並解決部分工程問題。有一定的學術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基本掌握“先進節能與能源材料”領域的學科現狀、發展動態和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了解本學科相關的知識產權😆、具有崇尚科學的精神。具有嚴謹的學術態度,實事求是地進行各項測試👵,客觀全面地展示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
2.專業基礎與實踐能力
掌握材料與化工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根據學科方向的不同,掌握不同的核心知識體系。了解國內外材料與化工領域工程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材料與化工領域的相關規範🫁,掌握解決材料與化工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擔負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3.外語能力
掌握一門外國語☝🏿。在材料與化工相關領域🔲,具備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三🖱、學習方式與修業年限
學習方式為全日製,基本修業年限3年,彈性幅度最短不少於2.5年👴,最長不超過5年🧝🏽♀️。全日製碩士研究生應在學校規定的最長修業年限內完成學業👨🏽⚖️🤞🏼。
四、培養方式
1.實行“工程導入”培養模式。培養過程以“工程導入”為培養主線,專業實踐、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三個環節遞進式開展,其中專業實踐和課程學習采用學分製進行量化考核。
2.采用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製🚴。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各個培養階段的指導工作。吸收材料與化工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3.采用“線上線下”互補融合方式🦮🏄♀️。課程設置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𓀔,通過課內教授、課外傳授🧝🏻♂️,在線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個性化培養的要求。
五、培養方向
本專業學位下設三個研究方向進行培養🔁:
1.熱功能材料與熱控技術
本方向聚焦於熱功能材料開發設計,研究方向具體包括導熱復合材料的開發與製備,熱界面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熱電材料的開發與製備⏫,熱功能材料系統集成,先進熱控系統設計等。使學生系統掌握熱功能材料專業知識♻,並能夠將材料設計應用於系統工程。
2.先進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
本方向聚焦於先進能源材料和節能技術,研究方向具體包括相變儲能材料的設計與應用,建築節能材料的開發與製備,鋰離子電池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納米材料節能幹燥技術的開發🤹🏽♀️,納米流體強化傳熱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太陽能光熱利用等,使學生系統掌握並靈活應用先進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
3.化工新材料與加工技術
本方向聚焦於節能環保領域的化工新材料,研究方向具體包括新型分子篩的設計與製備,環境功能材料的開發與加工👩🏼⚖️,低維納米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石墨烯復合材料的製備與加工♾,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工等。培養能夠開發具有優異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的專業人才。
六🤌🏿、課程設置
課程學習是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研究生課程實行學分製。研究生課程包括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人文與職業素養課程。公共課👳、專業必修課考核方式為考試,其它課程考核方式為考試或考查。課程學習應修滿不少於28學分🙋🆚,其中公共課不少於7學分,專業基礎課不少於11學分,專業選修課不少於8學分💈,綜合素養課不少於2學分,具體課程設置見附表。研究生個人培養方案課程選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選修。
表1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對應表
課程 類別 | 課程名稱 | 必修/選修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備註 | |||
公共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必修 | 32 | 2 | 1 |
|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必修 | 16 | 1 | 1 |
| ||||
研究生英語 | 必修 | 32 | 2 | 1 |
| ||||
工程倫理 | 必修 | 32 | 2 | 1 | |||||
專業基礎課 | 高等工程數學 | 必修 | 48 | 3 | 1 | ||||
材料與化工現代研究方法 | 必修 | 32 | 2 | 2 |
| ||||
試驗設計及最優化 | 必修 | 32 | 2 | 2 |
| ||||
高等物理化學-原理與應用 | 選修 | 32 | 2 | 2 |
選修≥4學分 | ||||
材料與化工安全工程 | 選修 | 32 | 2 | 2 | |||||
高等反應工程 | 選修 | 32 | 2 | 2 | |||||
材料與化工傳輸原理 | 選修 | 32 | 2 | 2 | |||||
高等分離工程 | 選修 | 32 | 2 | 2 | |||||
生物質材料及產品工程 | 選修 | 32 | 2 | 2 | |||||
專業選修課 | 材料結構與性能 | 選修 | 32 | 2 | 3 | 選修≥2學分 | |||
材料表面與界面 | 選修 | 32 | 2 | 3 | |||||
方向1🧵: 熱功能材料與熱控技術 | 熱功能材料 | 選修 | 32 | 2 | 3 | 選修≥6學分 | |||
材料計算與模擬 | 選修 | 32 | 2 | 3 | |||||
先進熱控技術 | 選修 | 32 | 2 | 3 | |||||
熱電材料與器件 | 選修 | 32 | 2 | 3 | |||||
方向2: 先進能源材料與節能技術 | 先進能源材料 | 選修 | 32 | 2 | 3 | 選修≥6學分 | |||
節能材料與技術 | 選修 | 32 | 2 | 3 | |||||
碳材料科學與技術 | 選修 | 32 | 2 | 3 | |||||
太陽能光熱利用 | 選修 | 32 | 2 | 3 | |||||
方向3🧑🏿🚀: 化工新材料與加工技術 | 先進復合材料 | 選修 | 32 | 2 | 3 | 選修≥6學分 | |||
納米材料與技術 | 選修 | 32 | 2 | 3 | |||||
材料成型與加工 | 選修 | 32 | 2 | 3 | |||||
環境功能材料 | 選修 | 32 | 2 | 3 | |||||
綜合素養課 | 勞模精神與職業信用 | 選修 | 16 | 1 | 2 | 選修≥2學分 | |||
知識產權法 | 選修 | 16 | 1 | 2 | |||||
科研倫理與學術規範 | 選修 | 16 | 1 | 2 | |||||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 | 選修 | 16 | 1 | 2 | |||||
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報告* | 選修 | 16 | 1 | 2 | |||||
人文視野中的生態學* | 選修 | 16 | 1 | 2 |
註:*表示課程為在線課程
七、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獲得工作經驗,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專業實踐可采取企業實踐、社會實踐和海外交流等方式進行,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
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至少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至少1年🙆♀️。研究生在企業實踐期間須全面了解所在企業的技術工藝及管理製度🧞♀️,並且凝練出工程研究課題✥,最後在校內外導師的聯合指導下完成實踐總結和學位論文預開題◽️。
研究生必須完成專業實踐各個模塊的實踐內容👈🏻,並至少獲得6學分視為專業實踐通過👨🏼🌾。專業實踐未通過,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表2專業實踐設置與學分對應表
項目類別 | 考核內容 | 學期 | 學分 |
企業認知實踐 | 認知實踐 | 1 | 0.5 |
企業崗位實踐 | 崗位實踐、實踐報告 | 1,2 | 1.5 |
企業項目實踐 | 項目實踐、實踐總結、預開題報告 | 2 | 2 |
創新👲🏽、創業🧑🏼🍼、競賽或校外社會實踐 | 獲獎/獲得證書/獲得科技項目/參加校外實踐 | 不限 | 每項目1學分,可累加🔜,但不能用其它學分抵充 |
材料與化工研究學術報告 | 公開做一次學術報告 | 不限 | 1學分 |
合計 | ≥6 |
說明🧑🏼🎤:公開做一次學術報告是指在國內外行業性、學術會議上做一次學術報告。
八、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選題應來源於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於1年👩🏿🏫🐙。研究生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工作程序應包括預開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答辯等環節,各環節均須由導師參與並簽署書面意見🛡。
1.論文選題要求
論文選題應在本學科或交叉學科範圍內🤷🏿♂️,來源於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也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等。
2.論文形式及要求
論文可以是應用研究類學位論文(如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等),或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與工程應用等)🟩。具體要求詳見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
3.論文規範要求
學位論文撰寫要求概念清晰🪱🔬,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字通暢,圖表清晰,概念清楚,數據可靠,計算正確。論文正文字數不少於3萬字,具體撰寫規範詳見《沐鸣平台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4.論文水平要求
①論文工作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深度🙍🏼,論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理論分析、測試技術、數據處理💂🏼♂️、儀器設備和工藝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新見解、創新或改進等情況。
②學位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實際工作時間不得少於一年。
③學位論文中的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④學位論文的正文應綜合應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要解決的科研問題或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獨立見解💁🏿。
5.論文評閱
學位論文必須經過導師評閱🩰🤵🏿♂️、學術不端相似度檢測、雙盲評審、同行學術評議等環節🧛🏿♀️,符合條件者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6.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名及以上具有高級職稱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答辯委員會組長必須由外高校資深同行教授擔任⛹🏿🃏。
答辯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是否通過論文答辯進行表決,經全體答辯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過,否則視為不通過。
學位論文答辯未通過者,學位論文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申請人可在論文修改後重新申請答辯👆🏿。
九👩🏻🦼➡️、學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專業實踐、課程學習👂🏽、論文研究等培養環節後👬🏻🪬,修滿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由沐鸣平台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