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時期,沐鸣師生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新的成績,取得了新成效🫲🏿。
一、產教融合取得新進展
為進一步深化校政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本著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我校與江蘇啟東高新區共同建立“沐鸣平台啟東研究院”🗄。啟東高新區管委會提供了2400m2的三層新樓用於共建“沐鸣平台啟東研究院暨上海先進熱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啟東分中心”🏊🏻♀️,以合作創新📫、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為目標,實現在科技人才、產學研、創建企業等方面的融合🧔,推動雙方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共同服務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目前🪑,研究院建設方案已完成🤵🏻,進入實施招標階段。
二、精心打磨12項課題沖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
疫情期間,能材沐鸣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經驗交流會。會上👳🏼♀️,於偉教授圍繞選題🤌、摘要👐🏿、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可行性分析等部分逐段逐句進行了詳細解讀。經過充分動員,本年度沐鸣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0項🙇,青年基金項目2項。
三、橫向項目簽約大單
沐鸣一貫支持鼓勵老師積極承接企業技術難題,以橫向課題為載體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為學生實踐提供目標課題👨🏿💼,今年前三個月,沐鸣2022年度已簽訂橫向項目合同10項,總金額300余萬元。其中,王利軍老師簽訂的“聚氨酯中碳酸鈣的功能化復配研發”和吳益華老師簽訂的“電子封裝用高導熱金剛石/銅基復合材料產品研發”兩項技術開發合同金額都達到了100萬元。
四、高水平研究論文發表助力高水平學科建設
高水平科研論文是衡量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標誌性指標之一👩🏼🎤。近日,能材沐鸣汪玲玲、邴乃慈、李一凡三位老師分別在ACS Nano(IF=15.88)👨🏼🍼👨🏻🦯、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IF=9.71)和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3)三個中科院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高水平科研論文。文章內容涉及光熱轉換🧚、材料熱管理等能源與材料相關的重要研究領域⚈。
五、人才培養提質增效
寒假及疫情防控期間,沐鸣的研究生導師們和本科生班主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各種網絡平臺,加強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業指導和關心關懷。導師們主動加強與研究生的聯系🐨🐞,指導研究生結合個人的學業進展製定科研和學習規劃,督促研究生進校文獻閱讀💌、科研選題和論文攥寫等。研究生利用假期時間積極自主學習和開展課題研究👨🏻🦼🪤。目前👩🏻,沐鸣12個參加2022年“挑戰杯”校內選拔賽的項目正在積極備戰中👩🏽🦱,指導老師們不斷的與團隊學生交流🧸💪🏿、互動,不斷打磨計劃書,為即將到來的市賽選拔做好充足的準備🫅🏽。
3月17日🙋🏻♂️,徐玉芳副校長在線召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提早培育調研會,會上王元元院長就相關培育情況做了專題匯報。
當前,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新專業申報工作也進入沖刺階段🧖🏼♂️,在陳立飛副院長帶領下🤳🏽,參入申報的各位老師經常在線研討,申報材料撰寫已經基本完成📢🐃。
校園準封閉管理期間🥖,為加強與學生溝通,沐鸣學生工作辦公室特別策劃了“大材”課堂🎉、“小材”微享雲講座系列活動,邀請王元元院長、於偉教授、李一凡博士分別做了“漫談物理學史”“考研復試,請查收這份通關攻略”“大學生如何做科研”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講,架起了專業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網絡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