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本科生教育| 正文
2024級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性培養計劃
發布時間:2021-09-08 10:06:45   發布人: 沐鸣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性培養計劃

(2024級)


專業代碼👶🏻:080503T 

一、培養目標

1.培養總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數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多個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新能源轉換與利用原理、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相關現代化工具的使用等專業知識🚒,能夠在新能源領域從事系統設計➗、技術開發、項目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2.價值引領目標

具有綠色製造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具備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正確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感,並將其運用於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方案設計☔️、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推動國家新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產業的發展。

3. 學生畢業五年後須達到的目標

目標1:能夠運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對實際企業材料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等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目標2:熟悉各類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精通太陽能轉化與利用,特別是太陽能光電利用、電能存儲📰、光熱利用、熱能管理與利用以及能源的化學轉化與利用等👩🏼‍🔧,能夠在相關企業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技術或管理工作,適應獨立和團隊工作。

目標3:熟悉新能源、材料☂️、環境領域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重要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並能分析相關領域發展趨勢🤷‍♀️。

目標4:熟悉並遵守與新能源領域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重要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具備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意識,遵守職業規範,具有工匠精神👮,承擔社會責任🏡✋🏽。

目標5💍: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心理素質、組織管理及執行能力★,富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融入、帶動或協調項目的組織實施並有效發揮作用。

二🦶🏼、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用於解決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

1.1能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恰當表述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工程問題🍑。

1.2能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建立合適的數學模型,並利用恰當的工程條件求解。

1.3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和數學模型用於推演和分析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

1.4 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材料化學專業知識和數學模型用於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比較與綜合。

畢業要求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原理🧘🏽,識別和表達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獲得有效結論。

2.1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原理🦙🤵🏽,識別和判斷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

2.2 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數學模型方法,正確表達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

2.3 能認識到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復雜工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可供選擇🔇,會通過文獻研究尋求可替代的解決方案📓。

2.4能運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獻研究,分析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復雜工程問題的影響因素,獲得有效結論🐞。

畢業要求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構思👼🏿、設計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3.1掌握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工程設計和產品開發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設計/開發方法和技術🧚🏽👉,了解影響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產品設計和技術方案的各種因素。

3.2 能夠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和開發滿足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製備🤏🏻、工藝、設備🧔🏽‍♂️、應用中特定需求的單元(部件)。

3.3能夠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產品設計全過程,能夠用圖紙、設計說明書📀🫅🏽、數據圖表或實物等形式,呈現產品和工藝全流程的設計/開發方案,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

3.4能夠在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相關產品、單元和工藝流程設計的復雜工程問題中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製約因素。

畢業要求4. 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采用科學方法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4.1能夠基於相關科學原理🙍‍♀️,通過文獻研究或相關方法,調研和分析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

4.2能夠根據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研究對象特征🧑‍🔬👩🏼‍🍳,選擇研究路線👷,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

4.3能夠根據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實驗方案構建實驗系統🦷,並采用科學🚠、安全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實驗研究📅,並能夠正確采集、整理實驗數據🚣🏿🧭。

4.4對實驗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解釋,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畢業要求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現代儀器🐴、製圖工具軟件、信息檢索工具等☞,對其解決方案進行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專業的現代儀器、信息技術工具、工程工具及模擬軟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並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夠選擇與使用恰當的儀器、信息資源、工程工具和模擬軟件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計算和設計👩🏼‍🍼。

5.3針對特定的研究對象🫄,能夠開發、選擇🫄🏿、使用恰當的技術和資源👩‍👦‍👦,預測和模擬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設計與製備👨🏼‍🚀、結構與性能、工藝與設備、產品與應用等復雜工程問題,並能理解模擬和預測的局限性。

畢業要求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背景知識對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相關工程實踐進行合理分析🧑🏿‍🦳,評價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生產🧑‍🎨、設計及研發等生產實踐過程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6.1具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相關企業的實習和工程實踐的經歷,了解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領域相關產業技術標準、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理解不同社會文化對工程活動的影響。

6.2能夠分析和評價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領域項目的實施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以及這些製約因素對相關項目實施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畢業要求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正確理解和評價針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生產和開發應用等工程實踐問題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7.1了解國家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及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建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並理解其內涵🚶‍➡️。

7.2能夠理解和評價材料生產領域相關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畢業要求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8.1理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本意義及其影響👰‍♀️,了解中國國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人文知識🧖🏻‍♂️、思辨能力🧈、處事能力和科學素養👵。

8.2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並能在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

8.3理解工程師對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能在工程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

畢業要求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9.1理解團隊工作中多學科背景的普遍性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合作共事。

9.2能夠在團隊中獨立或合作開展工作✊。

9.3能夠組織、協調和指揮團隊開展工作並按時完成任務。

畢業要求10.溝通👔🧏🏿‍♀️:能夠就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自己觀點及回答問題,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0.1掌握技術文件或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能夠就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以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清晰表達專業觀點,回應質疑,理解與業界同行和社會公眾交流的差異性。

10.2了解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10.3掌握一門外語,並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就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領域專業問題👼🏻,跨文化背景下進行基本溝通和交流🧑🏻‍🦰。

畢業要求11.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夠將其應用於材料領域的工程活動中🚴🏿。

11.1能夠理解並掌握工程項目中的相關工程管理原理和經濟決策方法🤌🏻。

11.2 了解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行業中產品全周期、全流程涉及的工程管理與經濟決策問題🔶。

11.3能夠在多學科環境下🤢,利用工程原理和經濟決策方法對新能源轉換材料及系統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方案進行分析🥬、評價。

畢業要求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12.1能在社會和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了解專業技術不斷發展的趨勢👩🏻‍🚒,認識到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必要性✍🏿。

12.2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對技術問題的理解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 

三📴、學製

四年

四➖、修業年限

實行彈性修業年限🕧🤚🏼,一般為四年,彈性幅度最短不低於三年,最長不多於六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本專業學生必須按指導性培養計劃的要求修讀完成各類別課程規定的最低學分、並完成第二課堂規定的所有內容,總學分達到168學分,方可畢業;達到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六、主幹學科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七、專業核心課程

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製原理🍉🙍🏿、新能源材料、能源化學、固體與半導體物理🫱、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氫能與新型能源動力系統🙎🏿‍♂️、傳熱傳質學🫙、水力與風力發電技術🧑🏻‍🌾、生物質能轉化原理與技術、太陽能光電轉化原理與技術🧷、熱能管理與利用📊、能源動力測量原理與技術、分布式發電與並網技術、能源經濟與政策

八、課程體系構成及學時分配比例(不含第二課堂)

課程類別

總學分

%

總學時

理論學時

實踐學時

公共基礎課

58.5

35

1072

982

90

通識課

10

6

160

160

0

工程基礎課

13.5

8

216

208

8

專業基礎課

19

11

304

304

0

專業課

24.5

15

392

392

0

專業實踐

41.5

25

1000

0

1000

合計

167

100

3144

2046

1098

理論學時:實踐學時

65 🪮:35

分享到:
相關信息
沐鸣官方专业提供🦸🏼‍♀️🫖:沐鸣官方🙎🏻‍♀️、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官方欢迎您。 沐鸣官方官網xml地圖